走進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青臺村,“中國天冬之鄉”的招牌立于漫山遍野的天冬種植片區之上。而今產業興旺、人文氣息濃厚的青臺村,幾年前還是一個集體經濟“空殼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村民收入依賴傳統作物種植,抗風險能力差,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2016年,村“兩委”積極探索村莊發展出路。恰逢內江市大力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論證、品種對比、多樣試種等多種方式,村“兩委”最終確定種植天冬。
方向有了,資金、人力和土地問題如何解決?村“兩委”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商議對策,以“村民出土地、黨員出資金、村干部出技術”的形式,由村“兩委”牽頭成立天冬專業合作社,發動黨員以土地、資金、技術入股的形式參與,再輻射帶動村民入股,將農民的閑散土地變為現金收入。
“方法聽上去可行,但能不能長期賺錢呢?”村民大會上,個別村民代表提出了質疑。面對疑問,村“兩委”堅持“村民是直接的參與者和最終的收益者”,探索總結出“4222”利益分成模式,即純利潤的四成作為產業發展資金,用于技術更新、規模擴大、設備購置、產業提檔等,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兩成作為土地分紅,按股權分配給入股村民;兩成作為勞動工資,按“計時工資”支付給前期參與勞動的村民;兩成作為村公共事業資金,歸入村集體經濟統籌使用。
得益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運用,天冬產業順利落地青臺村,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冬專業合作社現已吸納40余名黨員、1000余名村民資金入股、400余戶村民土地入股,栽種天冬6000畝。2022年,青臺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超過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余元。青臺村先后獲得省級(5A)先進村黨組織、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村”、省級“四好村”等榮譽。
下一步,青臺村將加強天冬小鎮核心品牌建設,建設100畝天冬資源圃、4000畝天冬種植核心基地、1500畝天冬種苗繁育基地、東興區中藥材檢測中心、天冬研究院和農業博物館。未來五年內,青臺村將擴大天冬種植面積達2萬畝,打造小天冬核心產業示范園區,為擦亮“中國天冬之鄉”金字招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