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村任職選調生2022年度優秀國情調研報告評選活動中,全國共有10篇國情調研報告獲得一等獎,上海市選調生的作品脫穎而出拿下兩席。這讓人不禁發問,上海市在選調生到村任職培養方面,有什么“秘訣”?
據介紹,抓實國情調研,是上海市扎實做好選調生到村居任職培養工作的關鍵。上海市委組織部將國情調研作為選調生了解社情民意、培養基層情懷、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整體設計“走訪問需-分析調研-成果展示”的機制閉環,不僅對選調生走訪調研的數量、時間和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將國情調研作為選調生年度考核、任職期滿專項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推動選調生用高質量的國情調研展現高質量的任職成果。
“我們專門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選調生到村居任職期間培養管理工作的通知》,堅持嚴管與厚愛并存,設置了全流程培養管理體系,要求每一位選調生完成‘七個一’的任務,作為選調生基層鍛煉的重要牽引。”據上海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七個一”是指選調生到村居任職期間,要走訪一遍村居住戶、形成一本工作周記、整理一份村居要素、開展一次綜合分析、形成一份專題調研報告、提出一個發展建議以及主辦一個實事項目,這是每一位上海市選調生到居村任職必須交出的“成績單”。同時,這個全鏈條的制度設計,還授予各區一定的自主權,“這些工作要求,僅是‘拋磚引玉’,選調生到村培養的管理工作還需要根據地區實際情況不斷豐富,我們將更多創新的可能性交給了各區委組織部。”
“給村里老人發慰問金的時候,假如每人給一百塊錢,你知道怎么樣發效果最好嗎?相較于一張一百元,村民們更喜歡十張十塊錢,這樣顯得更多,對老人家也更實用,這并不是說以后我都要去換零錢,而是告訴我需要用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工作,雖然我到現在還沒有學到精髓……”這是趙相如“鍛煉手冊”里的記述。2021年,他如愿成為一名選調生,在單位培訓半年后,被派往上海市崇明區新河鎮興教村擔任書記助理,開啟為期兩年的到村任職工作。據崇明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南獻隆介紹,近年來,在市委組織部的整體安排下,先后有95名選調生到崇明區16個鎮79個村駐村鍛煉,在“七個一”任務之外,每一名選調生在村期間都要留下一本鍛煉手冊。
這本手冊準確記錄整理每一名選調生的教育培訓、帶教指導、走訪聯系等情況,形成“一人一檔”,作為選調生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該手冊在到村任職期滿后歸入選調生個人成長檔案,交選調單位保管,“一方面為選調生們上緊了發條,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選調生之間奮勇爭先的氛圍。” 到村任職一年多,除了走訪入戶、了解村情外,趙相如一直在思考,自己能為興教村做些什么,法學專業畢業的他,將目光放在了基層治理上。今年以來,趙相如正嘗試通過凝聚村委班子、鎮司法所、律所律師、兩代表一委員等四方面主體的力量,建立一個黨建引領人民調解特色品牌。趙相如將其命名為“有事來聊、調解能興”工作室,“現在這個工作室還在磨合階段,相信自己一定能交出一份有競爭力的成績單。”
而在與崇明區隔江相望的寶山區,則將選調生們“七個一”的任務擴充到了“七加二”,在此前的基礎上,寶山區選調生還須記好一本在村工作紀實手冊、參與“一分菜園”項目。選調生朱昀在羅店鎮毛家弄村任職已經一年多,如今的他已成了一名“新農人”,育苗、播種、施肥、收割,雖然談不上精通,但也算是入了門,誰家要幫忙,他總能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