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西藏那曲市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朱麗娟,申請到海拔5100米的那曲市嘉黎縣麥地卡鄉棍次爾鉛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剛到村里時,強烈的高原反應讓她頭疼欲裂、徹夜難眠,走起路來像踩在棉花上。身體上的不適,伴著村民的質疑,“一個長期在機關坐辦公室的人,到村里來能幫我們做什么?”她沒有退縮,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樣子、干出成績。
一年來,村前的道路更好了。入戶走訪中,群眾反映村前的道路狹窄、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朱麗娟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反映,資金的問題在10月份得到解決,可降雪突至,施工難度陡然增加,施工人員產生了離藏返鄉的想法。朱麗娟心急如焚:一旦過了10月,那就只能等到明年開春,道路晚一天完工群眾外出就多一分危險,拖不起、等不了。她為挖機師傅解決油料和食宿,向施工人員求情說好話。為了趕進度,組織村干部、黨員、群眾參加施工。經過加班加點、冒雪搶工期,路修好了,她卻病倒了,可看著坑洼不平的小路變成了平整大道,看著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她感覺一切都值了。
一年來,廣袤的濕地更安全了。在與群眾嘮家常時,聽說麥地卡濕地冬天發生過自燃,朱麗娟既吃驚又好奇:“結冰的濕地還能著火?”原來,冬季的濕地散落著大小不一的冰坑,透亮的冰像放大鏡,在強光照射下容易引燃干草根。她意識到,自治區正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作為駐村干部一定要保證濕地的安全,以一域的工作為全區生態環保大局作貢獻。寒冬季節,天氣晴朗時,她安排專人全天巡邏,確保發生自燃能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她還組織隊員和群眾開展“破冰行動”。濕地沒有道路,只能步行,到達破冰點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破冰是高強度的體力活,在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麥地卡,更是身體極限的挑戰。但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朱麗娟以身作則。冬天的寒冰比石頭還堅硬,用十字鎬、鐵鍬等簡單工具破冰很難,每一次揮舞都得用盡全力,強大的反作用力震得手臂發麻。一天下來,渾身酸痛,抬胳膊都困難,拿筷子時手不聽使喚地抖。她咬牙堅持,天天早出晚歸,“無論刮風還是下雪,我們都出工。”一周下來,手上布滿裂口,一用力就滲出鮮血。一個月下來,手套磨破了十幾副,鞋子穿壞了兩雙。一個冬天下來,皮膚黑了,人也瘦了好多斤,但濕地生態保住了。朱麗娟說,除夕那天,想到別人在溫馨的家里團圓過節,村干部們只能呆在冰天雪地里,未免有點黯然。她記得自己是這樣安慰大伙的:“咱們這叫組團過節!”
一年來,和村民的感情更深了。為了13戶95名村民和1400余頭牲畜及時安全轉場,朱麗娟帶著糌粑、干糧實地查看轉場路線,幫助清點牲畜數量,親自帶著群眾從夏季牧場平安轉至冬季牧場。為幫助群眾致富,她幫助群眾將牛奶、酥油、牛肉、糌粑等特色農畜產品運到縣上銷售。為賣上好價錢,她還親自一家一家比價格,一毛一毛討價還價,幫助群眾實現農畜產品銷售收入16萬元。當有一位群眾拿到銷售款時,笑著對她說:“朱書記,我們家可以買車了!”一種滿足感在她心底蕩漾開來。
真心換真情。朱麗娟說,自己和駐村隊員們的真心付出,換來了阿佳(藏語,大姐的意思)手里捧來“無限續杯”的酥油茶,換來了群眾對駐村工作隊的點贊。她說,駐村工作讓理想接了地氣、有了煙火氣,在追求夢想變現實的過程中慢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