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坊康寧古街夜景。陳琦輝 攝
青石板的蜿蜒古巷、白墻灰瓦的古建筑群……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書坊鄉的康寧古街上,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康寧古街是書坊紅色旅游小鎮的“網紅”打卡地標之一,近年來,這個偏遠落后的小鄉鎮憑借文旅產業的發展迅速“出圈”,成為南平市遠近聞名的旅游、教育研學點。
書坊鄉距離建陽城區40公里,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宋代時期是中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有“圖書之府、建本之鄉”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多年來,書坊鄉空守著豐厚的文化資源,村民以傳統耕作為主,產業“散、零、小”,村集體收入低。如何推動產業發展、促村集體增收成為全鄉的痛點。
如何破題?書坊鄉黨委借助建陽區開展“跨村聯建”行動的契機,探索向組織力要生產力發展模式,通過跨村聯建,打破區域壁壘,走出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書坊鄉成立了“三色書林跨村聯建黨委”,領辦三色書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推動全鄉8個村聯建,鄉黨委整合了書坊村、饒壩村、拿坑自然村等3處傳統古村落,貴溪村、花園嶺村等4個村革命遺址遺跡以及各村村民閑置的老宅等資源,三色書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項目,連片開發旅游,村集體以土地、人力等資源入股旅游公司獲得收益分紅,村民出租或出售手中閑置的老宅獲得收益。
陳建明是康寧古街的老住戶,老房子年久失修、光線不好、居住舒適度差。老房子由旅游公司收儲后,陳建明利用補償款蓋起了新房,古街項目建好后,還在康寧古街開了一間書畫工作室。“在家門口創業能顧家,一年下來能增收近2萬元。”像陳建明這樣將閑置的老房子出售或出租給三色書林旅游公司的有21戶,大部分都住進了新房,他們一部分回到古街創業,開起了12家店鋪,帶動創業、就業人員300余人,帶動周邊住戶戶均增收近1萬元。
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民富”,也為“強村”助力賦能。“隨著這里人氣‘旺’起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集體資產也厚實了。”書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軍高興地說,“去年我們通過旅游公司收入分紅、山場承包經營等增加村財收入20余萬元,村財累計收入近70萬元,村里的工作也更好開展了。”
通過跨村聯建盤活資產,2022年,書坊鄉8個村村集體平均收入28.2萬元,同比增長49.2%。
跨村聯建機制激活了文旅產業“一池春水”,也為其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樣版。三色書林跨村聯建黨委錨定特色農業產業,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吊瓜產業為例,原來瓜農基本只售賣生瓜子,效益不高,跨村聯建黨委通過改良品種、發展深加工、創建品牌、銷售推廣等方式,實現畝產值提升7000余元,2022年全鄉種植面積近6000畝,帶動增收4200余萬元。“吊瓜變‘金瓜’還只是開始,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跨村聯建項目在一二三產的全覆蓋,讓百香果、筍竹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瓜農、果農、竹農都能享受到‘抱團發展’的紅利。”看著溫室大棚內長勢良好的百香果苗,書坊鄉黨委書記暨雄青滿懷信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