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草澗屋村的大片農田上,4臺無人駕駛農機有條不紊地進行“耕種管收”全流程演示,9畝小麥30分鐘收割完畢,科技感十足。
這片農田位于南京國家農高區,是溧水區打造的“無人化示范農場”。現場演示過程中,經過智能化改裝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只需一人遠程操控,即可實現自動化完成路徑規劃、路徑跟蹤、自動調頭、農具自動控制等動作。因為搭載了北斗導航系統,該農機也能夠自動完成預先設定地塊的翻地、播種、中耕任務。
據南京蜻蜓智慧農業研究院負責人王建明介紹,現場演示的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無人駕駛收割機和無人植保機,均是該研究院最新研發的產品。“經過改裝后的設備,在設定之后可以實現全天不間斷工作,同時相較于人工插秧、播種和收割更加精準,土地利用率也會提高5%—10%。”王建明表示,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一方面解決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日漸短缺問題,另一方面機械作業專業度更高,稻茬更整齊,可以有效降低損失率,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2年3月,江蘇省啟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南京溧水區率先建設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以500畝示范區為核心,探索精準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的農業生產模式。溧水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負責人潘翔宇表示,作為新鮮事物,“無人化”設備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要完成“耕種管收”的全流程改裝,大約需要80萬元成本,加之種糧大戶對“無人駕駛”的接受度還不高,目前仍處于試驗示范帶動農戶的階段。“下一步,我們計劃創建3個有示范效應的‘無人化農場’,提高種糧大戶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加快推廣智能農機裝備應用。”潘翔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