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高考分數一公布,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大馬各莊村就熱鬧起來。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特別是2000年以后,我們村已經出了4名博士生、21名碩士生、144名本科生、70多名大專生。今年,有希望再增加10名大學生?!甭牭绞锇肃l百姓“大學生村”的羨慕稱呼,村里百姓很是自豪。
村民爭看高考學子光榮榜 劉柯旋攝
大馬各莊村黨支部副書記曹建新介紹,全村600多戶,地處偏僻,以農業為主。多年來,村“兩委”重教興教,號召“知識改變命運、助力鄉村振興”,連續7年暑假,堅持召集村內中小學生、即將入學的“準大學生”及家長,與本村籍已參加工作的優秀學子、博士、碩士面對面,交流學習方法、勵志經歷、大學生活、人生理想。村里拿不出資金獎勵,每年為新晉大學生披紅戴花,名字在大街張榜公布,成為各家各戶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2015年,曹建新帶著本村40多名小學生和家長,走進保定市高校開眼界。2016年開始,小鄉村“攀上”河北金融學院,承接該校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助學、教師幫帶指導、文體教具支持。村里邀請老黨員、英模人物給學生們上思政課。聯系區教育局、關工委等單位,對困難家庭孩子進行幫扶。
“村內最好的建筑是學校,家長把老師當親戚,老師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學校綜合教學成績連續多年位列全鎮第一。學生們不比吃穿比學習,誰家孩子優秀就是‘光榮戶’”。曹建新說,今年4月,村里組織群眾自愿捐款,為村小學修操場,兩天就捐了4.5萬元。
“不管走多遠都記得回家的路”,村口大紅標語格外醒目,也是村“高校學子群”互動最多的話題。鄉親們密切關注孩子走出去的奮斗足跡、精彩人生;在外求學、工作的“大馬各莊人”積極“反哺”家鄉。近幾年,全村加工業、林果業、運輸業相繼興起,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重教興學的氛圍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