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爽(右)坐著拖拉機和村民去收玉米。
“咱村在中心鎮東南25公里處,有耕地30531畝,16個村民小組和10個自然屯……”2020年11月1日,我來到黑龍江省依安縣中心鎮興林村任黨支部副書記,聽著村會計熱情的介紹,看著趕羊大爺從身邊悠悠然走過,我與興林村就這樣第一次相識。在往后的時光里,在一次次走訪入戶中,村民對我的稱呼,也從最初的“大學生”變為“爽妹子”。
剛到村里,我每天坐在村委會的電腦前,茫然不知所措,村書記看出了我的窘迫,大手一揮,“走!咱們一家家去看,你認識認識村民,也讓大伙兒認識認識你!”
那天,剛下過一場雪,村道泥濘。村書記走慣了,在前面健步如飛,我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跟在后面慢慢追。當走進楊大娘家時,我的小白鞋已經鑲上了厚厚的泥邊,褲子上也是斑斑泥點,楊大娘笑著將我迎進屋,“好好一個大閨女,成了個小泥猴。快進來,大娘給你擦擦!”
一屋子人笑嘻嘻打量我,我坐在炕上,臉頰燒得紅紅的。一身“時髦”衣著,顯出我的格格不入。交談間,時而冒出的書生氣十足的話,也暴露出我的青澀。我很快就打了蔫。
寒來暑往,我帶著紙筆行走在田野間,經歷過無數次走訪入戶、處理大事小情,已能坦然坐在地上跟嬸子們掰著玉米聊天。看著我熟練的手法,嬸子們笑著說:“還記得第一次見你,穿著白褲白鞋,一看就沒下過地。現在多干練,活脫脫一朵村花呀!”
說話間,轟隆隆的聲音傳來,“爽妹子,走啊!收玉米去!”“哎,來了!”我笑著坐上拖拉機,微風夾雜著谷物的香氣吹過,我心中滿是喜悅,那一瞬間,我深深體悟到,融入鄉村不僅是外表,更是心中與群眾共情。
和很多村子一樣,興林村有很多留守婦女。23歲的我,被村書記委派接手婦聯工作。有些村民調侃我,“你一個小姑娘,能做好婦女工作嗎?”面對質疑,我十分淡定:“女人最懂女人,這可跟年齡無關!”
沒想到,現實很快給了雄心勃勃的我一個下馬威。去年5月,縣婦聯推出針對農村婦女的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接到消息后,我仔細研讀了實施方案和辦理流程,立馬轉發到微信群里:“姐妹們,好消息!縣里今年有了好政策,有創業意愿的請聯系我!”消息發出后,我捧著手機熱切地等待著,一天、兩天……一周時間過去了,發出的信息如石沉大海,沒有一人回應。
“大家咋都不感興趣呢?是不是我在群里講得不夠明白?你們村也這樣嗎?”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給隔壁村負責婦聯工作的劉大姐打電話求教。劉大姐說:“妹子,一家有一家的情況,有的村民思想保守,不愿嘗試有風險的事。你要靈活應對,對癥下藥才有良效嘛!”
聽了劉大姐的話,我有所觸動,怎樣才算兩全之策,風險低又能激發咱村婦女干事創業的熱情呢?也是巧了,劉大姐隨口提起她們村正準備發展項目“屯子春飛哥”。聽這名字有趣,我打聽了一下,原來是把鄉親們家里多余的笨雞蛋、笨鵝蛋統一收購,包裝售賣,已經注冊了商標。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們村可以參與嗎?”在得到肯定答復后,我心里的小火苗燃燒起來,立馬著手準備一場創業交流會。
會議開始時,大家姍姍來遲,坐下后也都沉默不語。然而,當村合作社負責人姜黎介紹隔壁村的“屯子春飛哥”項目后,似乎大家的表情都有些變化,我覺得這事有戲。楊大娘更是試探著問:“給我們的收購價,也跟他們村一樣嗎?”“大姐放心,都一樣!”聽到肯定的回答后,會場便熱鬧起來:“蛋咋送過去啊?”“多久收一回啊?我家的雞脾氣大,下蛋可不等人吶!”
僅僅幾天時間,我就收到了近萬枚笨雞蛋、笨鵝蛋,帶動了全村超過120名婦女參與其中。夕陽余暉下,我坐在馬扎上清點著當天收上來的蛋箱,笑得合不攏嘴。這些成果讓我更加懂得,辦事要立足村情民心,群眾最需要的才是他們最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