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賞析: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十二月,詞人遭彈劾,被罷去了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的新任差遣。自此直至光宗紹熙三年(1192),閑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凡十年,時當四十三歲至五十三歲。本篇即作于這段時期。
“黃沙”,黃沙嶺,在今江西上饒西?!皠e枝”,樹木主干外斜生的枝條。
“明月別枝驚鵲”,這句可參看蘇軾《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復次一首送赴闕》詩其二:“月明驚鵲未安枝。”其《次韻蔣穎叔》詩亦有此句。
“稻花香里說豐年”,“說豐年”的主語,是下句中的“一片”“蛙聲”。有學者以為此句省略了主語,并想當然地認為“說豐年”的是夏夜在村頭乘涼的農民們。這樣解說,味同嚼蠟,實在是“殺風景”。“人說豐年”,笨拙,有何詞趣可言?“蛙說豐年”,才是聰明人、詩家語。
“聽取”,這里是“試聽取”的語氣,即“請聽”。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二句,化用唐盧延讓《松寺》詩:“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
“茅店”,茅草屋頂的鄉村旅店?!吧缌帧?,土神祠廟所屬的樹林。“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二句是說,過了溪水上的小橋,轉了個彎,社林邊舊有的那個小客店忽然在望了。見,同“現”,出現。
本篇用一部韻平仄通押,韻腳是“蟬”(平)“年”(平)“片”(仄)“前”(平)“邊”(平)“見”(仄)。
讀著這首輕快、活潑的小詞,我們仿佛被作者帶到了朦朧月色中的曠野,只覺清風習習,迎面拂來。上下片的前兩句,寫鵲影蟬聲、星光雨滴,固然盈手如掬,傾耳可聞;而上下片的后兩句,詩趣苞含,更耐人尋味。稻花香里,醞釀著豐收。詞人為之而欣喜,卻不露聲色,轉借一片歡快的蛙語代為訴說。你看妙也不妙?
趲行入夜,人困馬乏,自然很想找個地方落腳歇宿。此意如照實述說,不免有損于前文閑適、愉悅的氛圍。詞人聰明地選擇了昔日曾經住過的鄉村小客店忽然出現在眼前的那一瞬間,仍然是從欣喜一面著筆,這就保持了全詞情調的統一和諧。且這份欣喜也不是直截了當地訴諸讀者,而是通過“舊時”“忽見”之類尋常字眼,使那“茅店”顯得既熟悉又陌生,使它的出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想之外。如此,則雖然只是平平道來,沒有添加任何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但詞人那份驚喜的神態,卻呼之欲出,宛然若見。
?。ㄧ娬裾?,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韻文學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