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詠田園|尋周處士弘讓
庾肩吾
試逐赤松游,披林對一丘。
梨紅大谷晚,桂白小山秋。
石鏡菱花發,桐門琴曲遒。
泉飛疑度雨,云積似重樓。
王孫若不去,山中定可留。
賞析:
《尋周處士弘讓》南朝梁代詩人庾肩吾創作的五言古詩。
開頭兩句點題,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以“赤松”喻周處士,贊譽周處士,表明自己對隱士生涯的憧憬與向往。“試逐”二字透露了一種率性而行、隨遇而安的態度,非刻意為之,全憑興之所至,任意來去。“披林”指撥開叢林的枝葉,表達了作者攀援跋涉之苦和見到了處士所居山丘的欣慰。
接下來六句寫景。滿山谷成熟的梨子紅澄澄的,秋天桂樹開滿潔白小花,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絢麗圖畫,充滿著田園牧歌情調。處士庵畔有石鏡一枚,遙望宛如菱花盛開,庵中仿佛隱隱有桐琴聲傳出,悠揚悅耳,令人陶醉。懸泉飛流直下,如急雨灑落下來,白云繚繞,如疊閣重樓,如夢如幻。
結尾兩句反用淮南小山詩意。漢代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把隱士住地寫得艱苦險惡、凄涼幽險,令人觸目驚心,其結論是:“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庾肩吾則立意迥異,入山尋隱士時,感到賞心悅目,令人神往,已陶醉沉浸其中。其結論與淮南小山正好相反:“王孫若不去,山中定可留”,山中環境優美宜人,是值得留連的。因前面做足了鋪墊,最后的感想就順其自然、合乎情理了。
此詩著力贊美隱士生活,結構嚴謹,構思巧妙,文脈清晰,開頭兩句是尋,中間六句是見,結尾兩句是感。此詩的重點在于寫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刻畫生動,尤顯余韻悠悠。
(作者:江蘇如東縣楹聯學會主席陳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