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冊是一本農村黨支部建設字典,組織生活怎么過,黨員隊伍怎么抓,寫得清清楚楚?!痹诟拭C省定西市安定區香泉鎮西寨村,黨總支書記楊虎拿著一本《甘肅省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對記者說。
從2018年3月起,甘肅在全省推行了農村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近日,記者在定西、天水兩市鄉村采訪時深切感受到,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帶來的改變看得見、摸得著。
圖為天水市秦州區玉泉鎮李官灣村農民集中居住點
標準體系,
既有“模板”也有“創新空間”
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啟動后,甘肅省委組織部對十八大以來中央和甘肅省委關于基層黨建方面的黨內法規進行了系統梳理,按照聚焦基層支部、聚焦基礎工作、聚焦基本制度的思路,編制了關于農村基層、城市社區等6本“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其中《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從政治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黨內組織生活、黨員隊伍建設、基礎保障建設、考核評價機制等7個方面列出了42個標準。比如在操作層面厘清了支部工作流程,包括黨支部換屆、組織生活會、發展黨員等;在內容層面界定了支部工作任務,包括黨支部組織力提升、軟弱渙散黨支部整頓、流動黨員管理等。
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馬振亞介紹,甘肅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在劃出“等高線”、確定“達標分”基礎上,又給基層改革預留創新空間。比如農村“三鏈”建設,總的要求是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但“建”的模式、“聚”的方法、“富”的路徑沒有統一規定,基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探索。再比如,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提出了學習日、議事日、奉獻日三種形式,但學什么、怎么學;議什么、怎么議;奉獻活動怎么策劃組織,《手冊》只列舉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基層可以在參考借鑒的基礎上探索出更接地氣、更靈活的“自選動作”。
對標“硬杠杠”,
既查漏補缺也創新提升
在西寨村占地240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在辦公室、會議室、功能室的顯眼位置,都統一張貼了黨支部的相關職責、功能等內容。2017年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的楊虎說,他是村里的產業帶頭人,剛上任時感覺工作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里抓起?!艾F在好了,有了這套標準體系,工作有了‘定盤星’”,西寨村的支部建設搞得有聲有色,成了安定區的“示范點”。
香泉鎮陳家屲(音同洼)村黨總支,2016年被黨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村黨總支以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優化組織設置,拓展“三鏈”建設,撤銷了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牛羊養殖和馬鈴薯產銷2個協會黨支部,在落戶村里的“定西馬鈴薯研究所”設立扶貧產業園黨支部,吸收村民家門口就業。
村級后備干部的儲備和培養,是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迫切要求。甘肅省不少地方探索從大學生中選聘村文書,以充實村級后備力量。安定區今年面向社會招聘27個村文書,已吸引了包括應屆大學生在內的許多年輕人報名,巉口鎮鹽溝村計劃招聘一名,已有5人報考。
眼下,甘肅各地農村基層黨支部正對照42個標準,查漏補缺、對標整改,黨支部工作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據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魏至玉介紹,從去年年底述職評議情況看,書記抓支部建設的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流程更規范,措施更有效,過去一些地方長期存在的支部書記抓黨建“不懂不會、不抓不管、不實不力”的問題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