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 新華社發
今年2月25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鄉親們,早早地來到村會議室,等待觀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現場直播。當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全國脫貧攻堅楷?!豹勁茣r,村會議室沸騰了,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
看著激動人心的瞬間,大伙的思緒回到了終生難忘的2013年11月3日。那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訪貧問苦,在村民施成富家的木樓前,總書記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方略,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從此,“精準扶貧”理念從十八洞村走向全國,成為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
十八洞村進村道路前后對比。 新華社發
精準扶貧,拔掉“千年窮根”
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因村旁山中有18個天然溶洞,故名十八洞村。山高溝深路難走,阻礙了十八洞村脫貧致富的步伐。2013年,全村939人有貧困人口53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6.76%,年人均收入僅1688元,村級集體經濟為零。
“2013年以前,十八洞村可謂‘四大皆空’:沒有思想,腦袋是空的;沒有人氣,寨子是空的;沒有產業,口袋是空的;沒有老婆、家庭是空的?!闭f這話的是麻輝煌,他是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鎮長,也是十八洞村第三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精準扶貧”開始以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先后選派了3輪21名干部駐村幫扶。麻輝煌介紹,2014年春天,花垣縣委向十八洞村派出第一批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隊到村之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修路?!翱墒?,當時有村民竟攔住挖掘機,不讓施工,說他們不要路、只要錢。我們給貧困戶送去耕牛,讓他們發展生產,沒想到他們將牛以每頭3000元的價格賣掉了?!?/p>
這些人,這些事,讓駐村工作隊認識到,精準扶貧,不是簡單地給錢給物,扶貧必須先扶志。
2014年以前,十八洞村班子成員學歷低,三分之二為貧困戶,難以擔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重任。在當年換屆中,十八洞村推行“雙述雙評”,把能力強、群眾信任的能人選進班子。從此,黨員干部的引領能力顯著增強。村里修路占地沒錢補償,黨員龍太金站了出來,說了一句“從我家先挖”;村里建臘味車間需要用地,老支書石順蓮自愿讓出承包地……
十八洞村順勢推出“思想道德建設星級化管理”制度,定期舉行村民道德評比,群眾踴躍參與。每年11月3日舉辦扶貧晚會,對優秀村民予以表彰,用身邊人、身邊事鼓舞人、引領人。就這樣,村民的精氣神上來了,喝酒、打麻將的少了,發展產業、投身公益的多了。當年因不準電桿架在自己田里而大鬧村部的村民施六金,在村里修建停車場時,無償讓出1畝多地。村民龍進則把外出掙錢的事丟在一邊,回村參加修路、改水。2014年以來,全村村民累計義務投工5300多個,自愿讓出和調換承包土地136畝。
人心齊,泰山移。2017年,十八洞村摘掉了貧困帽。2018年,十八洞村由一個交通閉塞的深山窮村,變成交通便捷的旅游打卡地。2019年,種養、苗繡、勞務、旅游、山泉水五大產業蓬勃發展,家家戶戶都有致富項目,全村33名大齡青年成功“脫單”。202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18369元,村集體收入210多萬元,接待游客42萬人次,旅游業營收超過1200萬元。
昔日村里有名的“懶漢”龍先蘭現在是養蜂大王,帶動118戶562人一起養蜂,家庭年收入50多萬元。去年3月,龍先蘭喜得千金,他給孩子取名“龍思恩”,寓意脫貧不忘黨的恩情。
十八洞村扶貧隊長麻輝煌(左)與返鄉大學生施林嬌(中)一起直播推銷土特產。 新華社發
首倡之地,探路首創之為
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對十八洞村提出殷切希望:不僅要實現自身脫貧,還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經驗。8年過去了,十八洞村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2018年到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孫中元說,精準扶貧前,十八洞村的扶貧對象由基層干部“毛估估”,扶貧資金也是“天女散花”。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扶持誰”,是十八洞村面臨的第一道考題。
十八洞村邊干邊總結,探索出了貧困戶識別“七步法”和“九不評”標準?!捌卟椒ā笔侵福撠殞ο笠涍^戶主申請、群眾票決、公告公示等7道程序;“九不評“則是規定了城里買了商品房、阻撓公益事業建設、在村修了三層以上樓房等不參與貧困戶評選的9種情形,據此精準識別出的136戶貧困戶、533名貧困人口,家家戶戶都服氣。
2014年,花垣縣借鑒十八洞村經驗,在全縣推廣“七步法、九不評”。之后,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精準識別流程時,也參考了這一做法。從此,貧困數據實現了到戶到人,步入“滴灌式”精準扶貧新階段。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持誰”的問題解決后,十八洞村開始探索“怎么扶”。村里多山少土,人均耕地只有0.83畝,脫貧之路到底怎么走?十八洞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走出了一條跳出十八洞村發展十八洞村,創新產業發展的路徑。
十八洞村附近的山上原有的野生獼猴桃品質尚可,但一直是不值錢的野果子。駐村干部深入調研后認為,“野果子”如能產業化,一定會成為“金果子”。而要實現產業化,必須闖過缺地、缺錢、缺技術三道關。
辦法總比困難多。技術上,牽手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資金上,利用財政幫扶資金與當地龍頭企業共同成立花垣縣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土地上,打破區域限制,從縣農業園區流轉1000多畝土地,打造了獼猴桃“飛地產業園”。
獼猴桃掛果的2017年,村里貧困戶每人分紅1000元。到2020年,建檔立卡戶人均能分到1600元?;ㄔh苗漢子果業公司董事長石志剛說:“十八洞村的獼猴桃,已經賣到了國際市場,紅心獼猴桃最高一斤36元,帶富效應越來越明顯?!?/p>
創新來自激情,有為來自初心。8年的戰貧斗困,十八洞村黨員干部以不辜負“精準扶貧”首倡地的責任擔當,創造了可資借鑒的鮮活樣本和生動經驗。
仲夏時節,十八洞村新建的臘肉廠已經開工,空氣中彌漫著煙火與臘肉的香味。山泉水廠每小時可下線1萬瓶山泉水。“苗寨網紅”施康在直播間滔滔不絕地開講,開播7個月粉絲暴漲12萬……“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十八洞村從未停止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探索創新永遠在路上?!甭檩x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