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崗鎮菊園。
歧亭鎮新河村發展油面產業。
湖北省麻城市堅持黨建引領,把握規律、守正創新,揚長補短、固本強基,統籌推動鄉村治理向塆組延伸,著力構建“五位一體”鄉村治理體系,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創新機制 建強基層組織體系
一是組織體系網絡化。賦予“行政村黨組織+網格(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村組黨組織體系新的功能,組織4997個塆組黨支部(黨小組)22042戶農村黨員直接聯系113522戶農戶,在鄰里糾紛調解、塆組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將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戶、惠及到民。二是干部隊伍素質化。育選管用精準發力,村級“兩委”班子整體建強,戰斗力倍增。2017年以來,先后舉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外訓班15期,培訓干部1043人,足跡遍布浙江、四川、貴州3個省16個市,在全省所有縣市區中培訓規模最大、投入最多、頻次最高、效果最好。2018年村級“兩委”換屆中,書記調整面達43.4%,45歲以下的占比33.78%,今年換屆村干部平均年齡43歲,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4.3歲、高中以上學歷達到88.8%,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得到根本性重塑。三是駐村幫扶精準化。靶向施策幫扶鄉村振興重點村,分類分型選派第一書記進駐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部分美麗鄉村示范村、組織振興紅色村,激勵引導367名第一書記扎根基層,貢獻作為。市城管執法局駐張家畈鎮白石山村工作隊進駐后,三天內完成了全村438戶1452名在家群眾疫苗接種排查任務。武漢輕工大學駐堰頭垸村工作隊帶領該村發展“網紅經濟”、組織“直播帶貨”,讓“顏值”變“產值”,爭創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村。
整合資源 建強服務群眾體系
一是整合服務功能。整合服務力量、打造服務平臺、建立服務機制,拓展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功能,建好用好便民服務大廳、農資超市、電商平臺、快遞中心、村(社區)衛生室、兒童之家,放大百姓舞臺、文化廣場(禮堂)、老年活動中心作用,打通直辦、代辦、約辦最后“一百米”,推動移風易俗、文化繁榮,實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群眾期盼同頻共振。二是整合服務項目。推動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向鎮、村延伸,系統梳理村級直辦、代辦、協辦服務事項60項。有序推進快遞物流服務站點“并網優化”行動,村級快遞物流服務基本實現商業業務、生鮮配送、零售配送、電信代辦全覆蓋。三是整合服務力量。推行“雙聯雙找”(支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有困難找支部、要辦事找黨員)工作模式,引導紅白理事會、“五老”和諧會、道德協會、治安聯防隊等社會組織進駐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組織宣傳、文旅等部門開展“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進萬家”“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惠民活動。9月23日,堰頭垸村首屆網紅文化節,網上直播觀看人數超過“10萬+”,周邊數千群眾現場觀看。
多方聯結
建強推動發展體系
一是摸清村級“三資”家底。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依法收回集體資產2860.85萬元。二是開發多種經營模式。指導全市行政村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創新資源開發型、資產盤活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物業租賃型、興村旅游型、村民聯動型、村社共建型、社會幫扶型、股份合作型等發展模式,構建全新產業布局。三是深化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等方式,讓更多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價值鏈,更多分享集體經濟發展的增值收益。鐵門崗鄉大廟崗村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3300余畝,引進市場主體形成了光伏發電、蓮米種植、水稻種植、畜禽養殖、勞務派遣等五大產業,村集體年收入穩定在90萬元以上,群眾分紅近200萬元。
共治共享 建強民主管理體系
一是推行“五民工作法”。全力打造塆組民主協商平臺,宣傳推廣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五民工作法”,推動村級自治更規范更民主。二是充實民主監督力量。利用換屆契機,推行非村(居)民委員會成員的村(社區)黨組織紀委書記或紀檢委員擔任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將公道正派、敢說真話、不怕得罪人的黨員、群眾特別是紅白理事會、五老和諧會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充實到村務監督委員會。三是健全人民調解制度。推進“五小”矛盾(小問題、小爭吵、小糾紛、小隱患、小案件)化解進塆組,實現“一村一警(輔警)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把熱心公益、公道正派、口頭表達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黨員、群眾,發展成為人民調解員,健全村級人民調解制度。黃土崗鎮嚴家畈村通過構建“村到塆、塆到戶、戶到人”的塆組黨建網絡,擦亮“三嚴同治”(嚴治村、嚴治學、嚴治家)黨建品牌。
辦好實事 建強宣傳教育體系
一是學好黨史。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特色動作”接地氣,以黨小組為基本單元,依托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載體,廣泛開展表彰、走訪慰問等活動,組織黨員學黨史、悟思想,崇德增信。二是辦好實事。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開展農村無職黨員“亮身份、亮崗位、亮承諾、聯戶辦”活動,2萬余名農村黨員每人聯系5至10戶群眾,每月開展一次“聯戶大走訪”,依托塆組群眾會、紅白理事會等平臺為群眾排憂解難,全市普通黨員領辦實事項目16258個,并已全部完成。三是講好故事。打造政治生活館,配好紅色講解員,以采蓮船等民俗形式為載體,廣泛宣傳身邊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堰頭垸村黨員周紅英直播帶貨做得紅紅火火,個人年增收10萬元以上,同時動員培訓150名留守婦女投身直播帶貨,年增收5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