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縣滿堂川鎮“說事堂”成員到寺坪中心村調解土地糾紛。
在陜西省綏德縣滿堂川鎮,群眾都習慣于將矛盾糾紛拿到村里的“說事室”或鎮上的“說事堂”說說。因為大家覺得,這里說事公道,大事小情都能得到讓人滿意的結果。
該鎮“說事堂”墻上,張貼著說事評理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當事人一進門,先對照《心態平衡篇》回答說事人的提問:“您能否換位思考問題?”“您能否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一般情況下,回答完這幾個問題,雙方當事人的氣就消了一半。
今年4月,柏樹岔村高家岔小組村民郝加昌因修建自家新路,與鄰居郝加義、高斌林發生爭執,反映到鎮里“說事堂”后,“說事堂”成員趕到村里走訪調研,和村干部一起到現場查看,不厭其煩地與當事人溝通交流,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事后,“說事堂”成員還進行了回訪,確認糾紛圓滿解決。
高家崖村村民張某養豬污染環境,被鄰居高某反映到環保部門,兩家一時關系緊張。鎮里將兩家人召集到“說事堂”商量解決辦法。經過多次協調,張某同意對養豬場進行改造,嚴格管控污染排放。后來,張某改建豬場時,高某還主動幫忙。
這是綏德縣委組織部在滿堂川鎮試點“說事堂”制度的兩個典型案例。滿堂川鎮“說事堂”先后調解村民間矛盾糾紛136件,解答群眾疑難問題267個。今年,“說事堂”制度在綏德縣推廣,并被榆林市委組織部確定為基層黨建典型案例。
綏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亞明介紹,“說事堂”的流程總體分為來事接事、理事定事、議事說事、訪事查事等環節,通過規范的說事制度、說事流程、說事方式,讓群眾遇事有人管有人議、有訴處有說法、有結果有答復,真正把“說事”變成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難題的“金鑰匙”,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
綏德縣各鄉鎮在推廣“說事堂”制度的同時,還有自己的創新之處。薛家峁鎮利用“三方評議”調解機制,在解決矛盾糾紛時邀請縣司法局介入,成功調解了一起企業和住戶之間的矛盾;今年3月,中角鎮李能溝村村民李某和馬某因修路問題發生矛盾,村黨支部班子組織“微調解”說和隊上門耐心溝通、巧言調停,最終雙方在村委會簽訂了和解協議。
此外,白家鹼鎮建立的“代表說”制度、張家砭鎮的“院子會”、義合鎮的“坐診接訪”“出診下訪”制度、田莊鎮的“有事撥”便民服務平臺、定仙墕鎮的“深夜事堂”等,為老百姓化解了不少矛盾糾紛和生活難題,真正把話說到了群眾心窩里,把事情辦到了群眾心坎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