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五八的身高,一百斤不到的體重,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個嬌氣文弱的小女生。
因為這,去年5月我剛到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麥架鎮麥架村擔任主任助理時,村里大哥們只把我當小妹妹看,上山入戶都不叫我,害怕我干粗活受傷;村書記還特意打招呼不準我晚上獨自加班。這種“溫暖”雖讓我心頭熱乎乎卻又酸溜溜的。都不把我當村干部,那我來村干什么呢?我暗下決心,要慢慢改變自己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努力從一個外來的“生手”慢慢成為村里的“幫手”。
文怡(左二)邀請專家指導羊肚菌栽培。
起初,入戶走訪時,村民們不愿意將心里話透露給我,我便打起了“感情牌”,主動與他們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大學校園趣事,孩子們聽得認真,大人們也逐漸敞開了心扉。
一次訪談中,村民抱怨說,村里有兩條連接主干道的必經之路年久失修、影響學生上學。我協助聯系駐村工作隊,爭取到13萬元資金。資金不足,就發動黨員群眾出工出力,熱熱鬧鬧干了半個月,終于將總長約350米、寬6米的道路修好了。
去年,村里的合作社曾嘗試種植羊肚菌,但因不懂技術,收益不佳。為破解難題,我幾經周折,爭取到貴州大學食用菌團隊的技術幫扶,同時引進龍頭企業落戶,形成了高校、企業、村社三方合作的發展格局。麥架村與貴州大學藥學院達成了共建支部、共商技術、共同發展的合作意向,貴州大學在村建立了實踐基地,并派人手把手傳授羊肚菌種植。隨后,又經過多次商談,貴州林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落地。
去年12月,有媒體來村采訪時,村民們開心地說“原來胡亂種,心里沒底,收成不好?,F在學會了,收入不在話下?!甭牭酱迕駛兊男穆?,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目前,麥架村羊肚菌項目占地200畝,預計產生直接效益300萬元。
為做好疫情防控,我主動提出負責疫苗接種電子臺賬統計工作。白天入戶,摸排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7303人疫苗接種情況,每天加班到深夜,確保錄入數據全面、精準、詳細。這一切,村民們看在眼里,我聽得最多的話就是“辛苦了”。搜集數據是為了利用數據,根據疫苗接種臺賬,我篩選出因行動不便未接種疫苗人員名單,統一組織他們到衛生室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