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伙子來干嗎的?”韓大媽悄悄地問潘蘇莊村書記、主任葛克成。葛克成介紹說:“這是到咱村工作的選調生。”
2021年8月,我從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來到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鎮潘蘇莊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初來乍到,村民對我不熟悉,心理上也不太接受,這是人之常情。
王廣鵬(右)走訪村民。
韓大媽的兒子前些年因病去世,兒媳遠走改嫁留下孫子,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務農,靠國家低保生活。了解情況后,我主動對接慈善基金會,和村書記葛克成一道去她家,采集相關信息。
為了讓韓大媽們放心我、支持我,我所要做的,就是用行動贏得信任。
村內有一處養豬場,氣味難聞引起附近村民不滿。我積極與環保、畜牧部門協調,規范了豬場糞便處置和氣味凈化,矛盾迎刃而解;一位村民反映,腦梗住院醫藥費只報銷了一部分,我認真核對報銷程序,耐心解讀報銷政策,他被我的熱心所打動。入村后,碰到的這類民情小事還有很多:“我的宅基地沒有確權登記,這是怎么回事?”“小王,你能不能幫忙指導孩子學習啊?”“我是老生產隊長,國家有沒有補貼啊?” ……正是通過處理這一件件小事,我逐漸走進村民們的心里。
再說回韓大媽,當她得知我自掏腰包郵寄捐款證明材料后,主動找到我,拉住我的手說:“前兩天俺誤會你了,可別介意啊。”我說:“您那時候不認識我,現在咱就算一家人了。我在村里,您有啥困難就跟我說。”韓大媽的孫子上初中,我又主動做起了孩子的“輔導員”。此后,韓大媽臉上的笑容日漸多了起來。
現在,村里的父老鄉親常常找我談心,在服務中收獲了與村民的親密感情。讓我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投身基層是明智的。選調生涯還在繼續,我與潘蘇莊村的故事還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