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挖竹筍。楊超 攝
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敦寨鎮新城社區烘烤房,只見工人們正在對竹筍進行分撿、剝殼、切條、裝盤、烘干、包裝……
“幾年前到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43歲的楊勝蘭說,她家是從敦寨鎮竹山坪村搬遷到新城社區安置點的,今年6月初來到烘烤房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一家4口住在106平方米的新房里,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據介紹,竹山坪村村民種植的鮮竹筍由村黨支部負責回收,然后送到烘烤房,成品通過電商和農特產品實體店銷售。
“平常鮮竹筍每斤只能賣1元左右,加工成竹筍干每斤售價達60元,這些大山深處最常見的食材,如今搖身變成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貝’,既有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又保障了群眾的就業。”竹山坪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道。
據悉,竹山坪村今年種植竹筍2萬余畝,預計產量20多萬斤,竹筍產業惠及貧困戶125戶568人,帶動竹山坪村和易地搬遷安置點4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