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記,你連水都沒喝一口,卻費盡口舌為我們化解宅基地矛盾,我同意你的調解意見。”7月16日,湖南省隆回縣黃金井村村民賀某清緊握84歲的義務調解員賀方江的手感激地說。這是該鎮志愿者調解員為群眾排憂解難成功化解糾紛的一個縮影。
金石橋鎮地處婁邵懷三地市交界之地,全鎮總人口7.2萬多人,社情復雜,民間矛盾糾紛較多。部分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思想落后,有些村民為一棵樹、一尺土、一只貓等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矛盾。為化解這些小矛盾糾紛,解開鄰里“疙瘩”,今年該鎮在31個村(居)委會和企業單位,建立人民調解組織機構,調解員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服務工作者、村組干部、黨員、退休干部和教師等人組成。
這些調解員群眾威望高、影響力大、具有豐富經驗和協調處置能力。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他們苦口婆心、法律與情理交融的調解現場。他們深入農家院落、田間地頭,不拘一格就地調解。
該鎮建立層層人民調解機制,構建以村為主的網狀式調解格局,全鎮有一支200多名志愿者調解隊伍,鎮調委會配備8名專職調解員,并成立了道德評議委員會,每個村(居)、企業單位調委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5-8人志愿者擔任調解員,形成了多層次、制度化、無縫隙、全覆蓋、規范化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
基層調解員積極排查社會矛盾,化解鄰里糾紛,廣泛走訪群眾,收集社情民意,傳播法律知識,發放禁毒禁賭等各類法制宣傳資料8000多份。今年1-6月,該鎮各級調解組織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5起,無一起矛盾糾紛上訪,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基層“和事佬”筑牢了農村法制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