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世龍辦公區拐角處,有一面紅緞錦旗,上面寫著“悉心指導 貼心服務 愛心助農 盡心盡責”十六個大字。這是前不久,吉林省通榆縣新茂村謝大娘托同鄉捎到長春的。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謝大娘家的雞蛋滯銷,沒有銷路就沒有收入,急壞了的謝大娘輾轉找到高世龍。高世龍派專人上門收購雞蛋,并組織直播活動,幫謝大娘解了燃眉之急。
謝大娘為什么會找到高世龍呢?這要從高世龍的“雙重身份”(吉林省靖宇縣大北山村第一書記、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會長)說起。
高世龍(左)“直播帶貨”推介農副產品。 許暢 攝
2016年1月,高世龍被吉林省廣播電視臺選派到大北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一個小村落,大北山村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高世龍說:“2016年以前,大北山村幾乎都種玉米、大豆和雜糧,一家一戶種植規模小,效益也差?!?/p>
高世龍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兩萬字幫扶計劃,積極推動村民改變種植結構,多種人參、天麻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可村民們并不相信什么策劃書,也不相信村干部的創新思路。高世龍只能帶領黨員干部率先種植,第一年人均花費5000多元,卻賣出了20000多元的好價錢,收益比過去翻了幾番??吹绞找娴拇迕駛円布娂姼姆N人參、天麻。就這樣,種植結構的調整拉開了大北山村脫貧致富的大幕。
有一次高世龍從縣里開會回來,看到村里幾位貧困戶冒雨在高速路口出售野菜。原來他們上午上山挖野菜,下午只能賣2個多小時,賣不出去的山野菜隔天就爛掉了。高世龍說:“看著幾位老人吃著干糧,喝著涼水,我的心里別提多難受了,拔不掉這里的‘窮根兒’,實在對不住大北山的鄉親?!?/p>
第二天,高世龍便組織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建設村集體致富項目,大家一致同意建設山野菜加工廠。高世龍求助“娘家”——吉林省廣播電視臺,籌措到37萬元項目資金,建起了包括6個工作車間、265平方米的山野菜加工廠。貧困戶通過采摘、加工、分紅等形式走上致富路,擺攤賣山野菜的村民全部脫了貧。
隨著加工廠逐漸發展壯大,經營項目也逐步增多,形成人參、天麻、靈芝、藍莓等七大產業。高世龍注冊了“老農夫”品牌,聘請省臺主持人擔任形象代言人,在長春、北京等地舉辦品牌推介會,提升了產品市場關注度和影響力,當年就創下了6600萬的銷售額。
為了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高世龍多次聯系專業電商公司,在主流電商平臺開設網店,聘用4名大學生擔任“掌柜”,打造“品牌+媒體+電商”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品牌引領,“老農夫”與省內23家企業達成合作發展聯盟,推出的系列產品達到102個,截至目前累計銷售2.1億元。
高世龍探索出的“品牌+電商”實戰經驗,不僅讓大北山村開拓了脫貧新路徑,也吸引眾多第一書記前來取經?!拔覀兊拇竺住⒛⒐揭彩菛|北特色、吉林佳品,但就是賣得不好,這可咋整?”面對第一書記們五花八門的煩惱和抱怨,高世龍有了“抱團取暖”的想法。經過長時間的謀劃籌建,高世龍帶領全省1489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萬名村書記,成立了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打造了“第一書記和村書記”代言平臺。
如今在吉林省,第一書記變身“帶貨主播”,并非什么新鮮事。原汪清縣吉興村第一書記王縱鵬,就有過20多場直播經驗,他說:“在協會,大家擰成一股繩,為吉林農特產品打‘call’代言,幫助企業和農民破解發展難題。現在大家不僅干勁足,信心更足!”
黑木耳、稻花香、玉米油、黃豆醬……林林總總的吉林特產擺滿了協會的貨架。高世龍帶領協會積極與農特產品企業合作,搭建起直播帶貨、電商推廣、渠道對接平臺。同時,根據地方特色制定“個性化”方案,打開了農特產銷售新局面。
“以前,農村電商運營模式和售后管理都不正規,現在可不一樣了!”高世龍介紹說,協會下設“四部一司”,即人力資源服務部、綜合服務保障部、線上運營管理部、線下運營管理部和本色科技有限公司,協會還主導開發了全功能電商平臺——“第一書記代言”APP。
“現在我們就是一個‘電商大管家’,未來更要在全網建成最優質的吉林農特產品‘云商城’!”高世龍信心十足地說,如今流量就是“新農資”,直播也成了“新農事”。主動擁抱互聯網,讓電商成為推銷農副產品的尖兵銳器,必能鋪展出一幅更為壯闊的鄉村富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