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沭陽充分發揮組織部門政治引領、組織保障、人才集聚優勢,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筑牢扶貧一線堡壘,打造脫貧攻堅“強引擎”。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按照“村村都有好支書”“村村都有好后備”的要求,逐村分析研判,持續優化村(社區)干部隊伍,累計調整村(社區)干部1081人,選聘“鄉村振興新村干”1305人,為脫貧攻堅建強“帶頭人”隊伍。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經費保障制度,投入1.65億元落實村級運轉經費等基礎性保障,讓基層輕裝上陣。強化電商扶貧工程,推動新河、顏集、廟頭三個“淘寶鎮”分別與省定重點扶貧片區的張圩、周集、錢集三個鄉鎮掛鉤,安排86個“淘寶村”與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結對,放大“紅色電商”扶貧效應。
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點燃脫貧攻堅“助推器”。堅持在扶貧一線考察和識別干部,對扶貧成效突出的一線干部優先提拔使用,2019年以來,先后有9名在脫貧工作中表現優秀的扶貧專干提拔進入領導崗位。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鍛煉干部的主戰場,選派37名縣直機關骨干力量到經濟薄弱村和扶貧片區行政村擔任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一線鍛煉干部。堅持正向激勵為主,6名村黨組織書記通過考核進入鄉鎮事業編,48名村黨組織書記被評為“五星”黨組織書記,有效激發“帶頭人”干事創業熱情。
激發人才扶貧優勢,激發脫貧攻堅“加速器”。加快培養鄉土人才隊伍,建立健全鄉土人才庫12940人。整合沭陽中專、經貿學院、淘寶大學、傳智學院等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農村遠教站點作用,每年培訓各類實用人才1.8萬人次,鼓勵創辦、領辦項目317個,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26個、協會7個,帶動貧困農戶創業就業1萬余人。集中選派百余名科研院所專家、縣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和鄉土人才組建15個“科技村長團”,直接選派到脫貧攻堅一線,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