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響水縣堅持把建強產業黨支部作為“脫貧支點”,采用“產業+黨支部+低收入戶”模式,推動黨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
創新組建方式,推進產業支部全覆蓋。采取“產業+支部+低收入戶” “合作社+支部+低收入戶” “企業+支部+低收入戶”等多樣化模式,圍繞西蘭花、薄核桃、淺水藕和黃桃等特色產業,全縣建立180多個產業黨支部,實現產業型黨支部覆蓋率100%,采用“合作社+黨支部+低收入戶致富項目”經營模式,構建黨員干部“1:10”和普通黨員“1:3”的結對幫扶機制。
打造項目書記,配強產業支部領頭雁。實施 “項目書記”培育工程,年底每完成一個考核項目,村黨組織書記獎勵1萬元,激發村黨組織書記帶頭辦產業項目;建立產業支部書記“雙向”人才培養機制: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書記。利用鄉愁情結積極吸引在外100余名能人回鄉創業,加快培育300余家鄉土小微企業,將能人和小微企業主逐漸培養成為產業支部帶頭人。
聚力脫貧攻堅,奏響產業支部富民曲。積極拓展產業黨支部工作內涵,圍繞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積極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同時與上海、北京客商合作,拓寬銷售渠道,流轉土地收入年均每村集體收入增加5萬余元,吸引周邊村民就近務工,先后帶動3000余名低收入戶脫貧致富,年人均增收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