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在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中,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鏈”,精確引才、精細育才、精準用才、精心留才,有效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剛柔并濟引才,構建聚才“強磁場”。緊扣縣域經濟發展定位,突出“高精尖缺”需求導向,向用人單位放權,建立事業單位“人才編制池”。實施“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引進”“名校英才入石”兩大剛性引才計劃和“校企合作、院地合作、項目引才、技術共享、掛職交流”等柔性引才舉措,重點引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產業緊缺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廣聚域外高端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累計引進碩士及副高職稱以上人才72名。
學用結合育才,打造本土“生力軍”。盤活用好本土人才資源,大力實施“能人興村”戰略、“千名能人興業”計劃,推行“產業+人才”“遠程+實訓” 模式,把人才鑲嵌在產業鏈,打通鄉土人才成長“快車道”。聘請51名技術專家、177名產業發展指導員,組建12個“百名技術干部進百村”技術服務團隊,對74個貧困村、66個非貧困村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用活農技推廣“110”服務熱線,形成“縣有服務熱線、鎮有技術員、村有指導員”的三級服務體系,累計舉辦各類培訓600余期,開展入戶指導3000余次,培育鄉土技術人才315名、產業大戶124戶,輻射帶動2萬余名群眾直接增收。
創新平臺用才,搭建干事“大舞臺”。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需要,大力實施“一業一站”計劃,建成市、縣級專家工作站7個。全面推行鎮村工作一體化,選派750余名黨政人才下沉到161個鄉村振興工作隊。創新建立“移民搬遷社區變景區、景區變創業就業基地、基地變市場”的“三變”模式,建成返鄉創業示范園3個、創業示范鎮示范街區7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1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6個、新社區工廠22家、“家庭工坊”12個,成功吸納創業實體312戶,吸引2000余名石泉籍在外優秀創業人才返鄉建設家鄉,搭建了人才在基層一線干事舞臺。
多方聯動留才,涵養優質“生態圈”。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面落實高層次人才安家補貼、產業發展獎補、優秀人才慰問等各類人才政策,健全黨委直接聯系專家人才、重點人才工作聯席研究、緊缺人才跟蹤跟進和人才非正常流失責任追究的聯抓共促機制。36名縣級領導帶頭聯系48名專家、高層次人才,協調解決問題50余個,先后兌現獎補資金1100萬元,慰問優秀人才160人,評選表彰各類先進典型500余人,在全社會營造了尊才重才敬才愛才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