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拋秧技術讓我受益匪淺,回去再多種100畝香米都不會擔心勞力問題了。”6月3日,浙江天臺泳溪鄉蒼海桑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達貴在看完縣農業專家拋秧技術示范后感慨道:“專家下水田,秧苗飛上天;香米能致富,小康在眼前!”
今年5月份,泳溪鄉打破行政村之間邊界“桎梏”,在原先稻米產業黨建聯盟基礎上“升格”為香米產業片區黨建聯盟,引領產業由“單兵作戰”到“集團推進”,形成握拳式區域合力,加快美麗鄉村片區化組團發展的“步子”,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我們要當好‘中介’為聯盟成員和新技術引入牽線搭橋,讓香米產業真正成為泳溪百姓能賺錢、有奔頭的‘明星’產業。”該鄉香米產業片區黨建聯盟負責人葉行湖在聯盟黨建聯席會上定下香米增產方向。原來作為山區鄉鎮,該鄉水田以分散、不規整的小塊梯田為主,農業機械化實施受到很大限制,人工插秧成本高、找工也難,嚴重制約香米產業規模化發展。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鄉政府和香米產業片區黨建聯盟的大力邀請下,天臺農技專家來到北山梯田現場指導水稻拋秧栽培技術,推進香米產業節本增效、增加農戶收入。該技術綜合了水稻早育苗和直播栽培的優點,具有減輕勞動強度,節約勞動力,缽苗不傷根、不緩苗,根部入土淺,增產增收等優點,比人工插秧整整提高5倍效率。
“有了這項技術,農戶干活就像挑著‘金扁擔’,今年我們全鄉預計香米種植面積新增500畝,畝產量增幅在10%以上,香米產業未來大有可期。”該鄉黨委書記楊勇對保障全鄉“米袋子”的新技術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