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暴雨、驚濤、山洪……今年第9號超強臺風“利奇馬”自8月10日在浙江登陸以來,給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等9省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面對嚴峻的災情,各地基層干部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他們和時間賽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抗擊臺風的“堤壩”。
風雨中撐起折不斷的巨傘
浙江永嘉縣村書記徐文海: 忙于救群眾 母親在家遇難
“利奇馬”于8月10日凌晨在浙江溫嶺登陸,隨后重創浙江全省。面對自然災害,基層黨員干部選擇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0日凌晨,永嘉縣山早村暴雨引發山洪,10分鐘內水位暴漲到10米。一直密切關注臺風動態、監測水位的村支書徐文海給獨自在家的母親打電話,得知水已經漫進家門,趕緊往家中趕。途中,他遇到村民黃愛軍一家正從二樓窗戶逃生。當時山洪已經漫到了膝蓋,徐文海沒有多想,靠著一塊巖石支撐住自己,一手接過黃愛軍的孩子,另一只手陸續將黃愛軍的家人拉出……黃愛軍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得救。“真不敢想象,如果阿海書記沒有第一時間出現,我們是否還能活下來。”黃愛軍說。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趕到家中,在樓梯拐角處看到了母親的遺體,沒時間消化悲傷,徐文海用一塊床板安放好母親,深深鞠上一躬,轉頭又沖進了風雨中。從凌晨到天亮,他強忍悲痛,含淚與村民、救援隊一起,拉網式搜索,先后把100多名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8月10日清晨,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村干部分成若干小組,深入群眾家中查看受災情況,68歲的村委委員楊光傳也在其中。不久前,他因貧血被急救車送進了市人民醫院。8月9日下午,當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看到抗擊臺風的緊急通知后,他不顧醫生勸阻,執意出院趕回村里參與防汛抗臺風工作。當他趕到村部辦公樓時,大家又驚訝又感動。清理溝渠雜物、排查危房舊房,餓了就吃碗方便面,老楊完全不像是一個剛從病床上下來的病人。他說,“我是一名黨員,一名村干部,抗擊臺風怎樣都不能落下。”
還有,新昌縣鏡嶺鎮竹潭村村書記任幼玲在轉移群眾的途中,不慎掉入窨井,堅強爬出后繼續奮戰在一線;溫嶺市城北街道東普村的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冒著風雨,把中風的村民從四樓一步步背下來,還把安全帽讓給群眾,自己奔跑在風雨中……
蘇州市社區書記張英纓:
雨靴給老人 自己穿拖鞋
8月11日凌晨,“利奇馬”從浙江進入江蘇,掃過蘇州、南通、連云港、鹽城等地,臺風過處,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守望相助,留下了很多暖心故事。
“阿姨你等一下,我們交換一下鞋子再出門。”10日上午,在蘇州市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18號門口,鈕家巷社區書記張英纓將自己的雨靴脫下來給94歲的何榴珍老人,自己換上塑料拖鞋,然后一手攙著老人,一手打著傘,前往安置點。姑蘇古城區老房子多,一場強臺風帶來了很多風險隱患。當天,姑蘇區共轉移安置居民62人。
10日晚上9點,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庭山村村民服務中心建起一個臨時安置點,200多名工人在此避險休息,里面準備了充足的水和食物。“庭山村是個漁業村,180多戶漁民全部進港上岸妥善安置。”庭山村黨總支書記朱紅妹說。
8月11日,連云港灌云縣侍莊街道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量達175毫米。暴雨之后,流域性河道高水位行洪,汛情嚴峻。街道主任曹勇帶領班子成員,分頭進村,帶隊巡邏。新沂河沿線各村先后組織起抗洪防汛巡邏隊,村干部統一佩戴紅袖章,集中到新沂河北堤,每50米一人,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拉開了一場齊心協力護家園的保衛戰。
安徽廣德縣鄉干部徐潔:
暴雨查險情 夫妻上一線
8月10日起,受“利奇馬”影響,安徽宣城市普降大到暴雨,是安徽省受災最重的地方。宣城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全力投入抗擊臺風災害。
廣德縣東亭鄉黨委副書記徐潔,將年幼的孩子安頓到親戚家后,3次頂著暴雨到所包村陽岱山水庫實地查看險情,與身為警察的丈夫一起奮戰在抗擊臺風一線。誓節鎮牌坊社區黨委書記吳永飛,面對需要緊急拆除的危房,不顧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第一時間爬上房頂,掀瓦、撬木椽,手、腳多處被鐵釘戳破,鮮血直流,拼搏兩個多小時后才到醫院進行包扎,隨后又投入戰斗。
還有涇縣茂林鎮銅山村書記徐偉明,重感冒3天依然不下火線,實在扛不住就在村部打個點滴繼續上;寧國市南山街道城南社區黨員方能斌在義務巡查過程中,發現一工地工棚內多名工人被洪水圍困,及時聯系組織轉移,安全轉移18人。狂風暴雨中,黨員干部為群眾撐起了一把折不斷的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