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用好調查研究這支利箭,必須明確目標方向,巧用工作方法,善用調研結果,從而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舉措提實,切實讓調查研究之風吹進基層一線、吹動事業發展、吹拂群眾心田。
選準方向,切實把握,以“政得下之情則治”之態,穩拿“調研弓”。開展調查研究有時會因為沒有看準“靶心”而半途而廢。為了避免當“無頭蒼蠅”,堅決掌握調研“主動權”,就要全面地、實踐地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學透,有問題導向的、有明確計劃的上下貫通前瞻性“選題”。聚焦中心大局、結合發展實際,循著群眾呼聲這個“第一信號”,統籌“可能性”與“可行性”,確定調研主線,預設調研問題,針對主要問題開展討論,事先設計好調查問卷或材料模板,建立“樹”的枝干,理清工作思路,劃好范圍定好圈,“量身定制”調研方案,做到調之有實、研之有據。
瞄準靶心,張弛有度,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之勢,巧拉“調研弦”。開展調查研究往往會受限于工作時間安排、工作精力分配。要想在重要環節、重點內容上“彎下身子看螞蟻”,就要明白“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借助相關職能部門的力量,做好信息數據的搜集、匯總等基礎工作,借助大數據演算的智慧“外腦”把零散的材料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做好橫向聯系,用系統思維和整體思維融匯貫通;要做好縱向對比,用發散思維和辯證思維把控全局,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手握“第一手資料”,走進“高樓大廈”,去到“背陰胡同”,找準對象,把準“脈搏”。
靶向發力,精準施策,以“言之有物而行有恒”之姿,準放“調研箭”。衡量調查研究質量高不高,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解決問題實不實。黨員干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從實際出發找點子、謀舉措、定方案。堅持學思用結合、知信行合一,處理好調研問題中細小的矛盾點,理清思路,打通橫亙其間的“堵點”,打通人民所急的“難點”,打通久而未解的“蟻穴”。在研究分析上做到入木三分、細致入微,在成果轉化上做到精益求精、落地見效,確保苗頭性問題消除萌芽、緊迫性問題立行立改、長期性問題善作善成,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箭”正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