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20年,是村莊迭代升級、重塑鄉村治理機制的20年。20年來,“千萬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鼓勵基層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善治善成的鄉村治理水平,進一步涵養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展示了鄉村治理新氣象。作為新時代一名組工干部,要深刻領會“千萬工程”帶給我們的經驗啟示,在新時期的組織工作中,既要敢于在思“變”中創新探索、推陳出新,實現迭代升級、與時俱進的“變”;又要勇于在堅守“不變”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實現一錘接著一錘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變”。
認清形勢之變,貫徹“一張藍圖繪到底”使命不變
從2004年湖州第一次現場會上的“擴面”,到2005年嘉興第二次現場會上的“擴容”,再到2006年臺州第三次現場會上的“整體推進”,再到2011年“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再到2021年至今“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千萬工程”以萬千變化不斷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這份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但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這變化的背后是20年來浙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實踐方向沒有變、宏偉藍圖沒有變,才最終走出了一條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協同并進的成功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環境、發展形勢不斷變化,群眾需求、組織要求不斷提高,組織干部要主動認清“時”和“勢”的新變化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從大局大勢中把準把穩組織工作所處的時代坐標,站在全局高度繪好組織工作“路線圖”“施工圖”,實現組織工作與大局工作同頻共振。
組織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可謂點多線長面廣,要想取得“1+1>2”的效果,組工干部要始終牢記“組織工作無小事”的責任使命,把“干部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習各領域知識,不斷增強思想的活力、提升工作的創造力,常留追求之心,常思肩扛之責,使組織工作與中心工作貼得更緊、融得更深,讓組織工作的成效說得出、看得見、摸得著。
激活載體之變,永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不變
余姚邵家丘“道德銀行”、農村文化禮堂、寧海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規范,嵊州“民情日記”、杭州小古城村“樟樹下議事”等“村民說事”基層民主協商機制,“桶長制”“塘長制”“河長制”“農創客”等治理經驗,雖然載體各具特色,各式各樣,但浙江始終堅守群眾立場、群眾視角,堅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的原則一直沒有變,進而在20年的堅守中,充分調動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
時代在變,要求在變,對干部的要求在變,考察考核干部的方式方法也在變,但組工干部的工作宗旨、工作原則始終不能變,組織工作歷來是政治性和原則性很強的工作, 這就要求每一名組工干部更應講信仰、講原則, 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為民務實,堅持公道正派、清正廉潔。黨賦予了組織部門神圣的職責,賦予了組工干部特殊的使命,組工干部手中的權力,是受托于黨和人民的,組工干部要把賦予的權力用來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到凡有利于人民的事就積極去做,凡不利于人民的事就堅決不做。在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政策的原則性上,要一切從黨的事業出發,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不拿原則做交易,不以權力謀私利,踏踏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經歷崗位之變,弘揚“組工出品必是精品”傳承不變
“千萬工程”離不開浙江黨員干部20年來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的干事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繼承、豐富和發揚的生動寫照。比如浙江連續20年召開“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省市縣黨政“一把手”悉數出席,省委、省政府每5年出臺一個行動計劃等。這些都見證了浙江實施“千萬工程”一任接著一任干的韌勁。正是這種人員崗位變、干事傳承不變的決心,開創了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之先河,造就萬千美麗鄉村。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要把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擺上突出位置,要牢牢把握“千萬工程”經驗的精髓要義和理念方法,結合實際學好學透,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促進工作、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組工答卷”。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委組織部 孫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