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坐在“民情說事點”反映情況,右一為王馨。迪利木拉提/攝
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委會大院里有4棵70年樹齡的白楊,是村民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種植的,大家稱其為感恩樹,感恩樹旁有一個具有維吾爾族傳統風格的大炕。村民們三三兩兩坐在鋪有紅色毛毯的炕上,品著熱氣騰騰的磚茶,聊著各種話題。這里是村里的“民情說事點”。
2018年年初剛到村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衛健委駐阿瓦提縣阿依巴格鄉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王馨了解到一種現象——村里人鬧矛盾惹糾紛總愛找家族里有影響力的人解決,工作隊員入戶走訪一天也只能走20戶,很多情況不能第一時間了解。為此,他專門去找村民聊天:“為什么有問題不來村委會?”
“去村委會總覺得有隔閡有距離,好多話說不出來。”
“那你們覺得哪種方式容易接受?”
“還是坐在農民的大炕上好說話!”
在駐村工作隊員推動下,“民情說事點”建成了,工作隊把老百姓的大炕搬到村委會。一開始,村民過來乘涼、閑聊,漸漸地,有人傾吐家里的難事瑣事甚至矛盾糾紛。
村里沒有水泥路,出門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有村民對王馨說:“你只要把修路這一件事干好了,全村人都服你!”
著手修路時,王馨和工作隊員沒人再開私家車了,“還是騎自行車或者走路跟村民親近,隨時可以停下來和大家嘮家常,我們就是這樣用腳步丈量出了需要硬化的5.7公里路!”新修的5.7公里水泥路,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路面破損需要維修、排水渠堵塞需要疏通、鄰里糾紛需要化解、弱貧群體需要就業幫扶……村民關心的大事、小情,很多都通過“民情說事點”得到解決。
“村里多年來一直沒有攝像頭,小偷入室盜竊財物時有發生。”村民艾山·阿不都卡迪爾說,給“民情說事點”反映過后,村里各條主干道安裝了攝像頭,安保措施得力了,在村里生活更加安全了。
熱比耶·麥麥提是“民情說事點”信息收集員。她說:“一到晚上村民集中用電,半夜給棉花地澆水時,常因電壓不穩導致跳閘停電。”她和另外兩位村民一起到鄉供電部門反映,積極協調解決,不到一周時間,供電部門工作人員就來更換了變壓器。
“燈亮的那一刻,村民一片掌聲,連連稱贊,我的干勁更足了 !”熱比耶·麥麥提說。
在“民情說事點”,聊得最多的是脫貧增收。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2017年被確定為自治區級深度貧困村,全村總人口329戶145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266人。
2018年以來,駐村工作隊陸續幫助村民發展拱棚蔬菜、特色經濟作物黑木耳種植、養殖業、勞務輸出及庭院經濟,給村民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我還以為黑木耳是在大海里長的。”貧困戶、41歲的吐魯洪·艾麥提尼亞孜嘿嘿笑著說,他從來沒見過黑木耳,經過培訓,他現在是村里20個黑木耳種植大棚的技術管理員,每月收入1500元。
去年4月遠赴江西共青城轉移就業的阿布都熱西提9個月時間賺了4.3萬元,這個農村小伙兒已經有在共青城買房的想法了。
隨著西紅柿大量上市,村里蔬菜大棚的西紅柿面臨滯銷,村民的困難王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聯系了新疆永鑫豐盈電商平臺洽談了長期合作事宜,貧困戶的8噸西紅柿全部售出。
2018年10月24日,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通過了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綜合驗收,全村6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整村退出貧困村,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民情說事點’讓老百姓話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講、難有地方問、事有地方辦,是大家的政策問詢點、民情征集點、便民服務點、矛盾化解點、怨氣排泄點,在村‘兩委’班子與村民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王馨說。
“今年的除夕,駐村工作隊員是與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民一起度過的,那真是一場民族團結的盛宴,我們準備了540個紅包,來了390個小朋友,原計劃兩個小時的活動,進行了4個半小時大家還不愿散去,村民們一起歡樂地唱啊跳啊,這說明通過一年時間,我們和老百姓交心了,用辛苦指數換幸福指數,值得!”王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