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內蒙古通遼市在全市農村牧區2103個嘎查村中開展以黨建示范、脫貧致富、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為主要內容的爭創“五面紅旗嘎查村”活動。前不久,2018年度“五面紅旗嘎查村”評選結果揭曉,全市共評定143個嘎查村、200面“紅旗”,其中“五面紅旗嘎查村”4個,“三面紅旗嘎查村”9個。
“紅旗嘎查村”評選標準由通遼市委組織部牽頭制定。“黨建示范紅旗嘎查村”要求“兩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制度落實好、陣地建設好、集體經濟好、群眾反映好;“脫貧致富紅旗嘎查村”要求貧困對象聚焦精準、扶貧資金使用精準、扶貧措施落實精準、貧困戶檔案規范完整、扶貧工作成效明顯;“產業興旺紅旗嘎查村”要求產業特色化、土地集約化、養殖規模化、產品標準化、發展規范化;“鄉風文明紅旗嘎查村”要求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美、生態環境美、道德風尚美;“社會治理紅旗嘎查村”要求治理責任落實到位、聯系機制執行到位、民主制度運行到位、和諧風氣營造到位。
通遼市對獲得“紅旗嘎查村”稱號的給予一定激勵。每評上一面“紅旗”,給予1萬元工作經費補貼。黨組織書記工作報酬標準可結合年度黨建目標完成情況,每人每月上調200至500元;獲得三面及以上“紅旗”的黨組織書記,可直接列為享受蘇木鄉鎮事業編制工資待遇人員。
“五面紅旗嘎查村”評選活動一年舉行一次,已被命名為“紅旗嘎查村”的,下一年度均重新參與申報評定。旗縣市區每半年對“紅旗嘎查村”進行一次復查,對工作出現滑坡、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將撤銷“紅旗嘎查村”稱號,嘎查村干部相應報酬待遇上調部分從當月起停止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