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自來水井蓋下沉,小張書記來看一下?”“沒問題,我們立刻處理。”在天津武清區曹子里鎮六小莊村,村民們習慣了隨時一聲“小張書記”找我幫忙;在網格管理微信群中,村民的煩心事總能得到我及時回復。兩年來,作為選調生到村任職的我忙在一線,讓曾經臟亂差的小村落重新“閃亮”,讓無星村蝶變為四星村。
做好引優助農的“宣傳人”。六小莊村共有黨員23名,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比例高達78%,女性黨員僅為2人。鄉村振興的根本在于人才振興,為此,我認真分析了預備黨員培養考察工作,主動填補入黨培養聯系人的空缺,幫3名90后年輕同志按期轉正。我還邀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的高材生暑期教學,增加“機器編程教學”“電商平臺銷售”等課程,努力做到“富口袋和富腦袋”同步進行。通過開展“集中學習青年列席”的學習模式,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不斷吸收有志青年加入黨組織的懷抱;成立了“黨員+積極分子+入黨申請人”的志愿服務隊伍,在全村營造出人人爭入黨的良好氛圍。
做好群眾心中的“自家人”。對我這個20歲出頭的小年輕,起初村民們張口閉口就調侃:“選調生就是為體驗生活來的”“換湯不換藥,解決不了問題”……面對各種“鍍金”說,我唯有以行動來證明自己。暴雨后,主動扛起鐵鍬,蹚水下地解決雨后積水問題;風雪天氣,深入隱患房屋排查險情,及時轉移居住人員;假日里,代表組織挨戶關心慰問困難家庭;發揮闖勁,竭力爭取村“兩委”干部和全體村民代表支持,清理問題合同、收回相關土地,為村委會增加10萬元的收入。靠著一件件踏實為民的小事,讓村里老黨員老干部帶頭豎起大拇指:“小張書記是咱村的人吶”“小張書記可以的”。
做好防控一線的“守門人”。疫情暴發后,在上級黨委政府指揮領導下,我迅速投身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和村干部一起懸掛條幅、摸排外地返村人員,連夜搭起防疫檢查卡口和核酸采樣采集點。主動放棄休假,推遲訂婚,克服腰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不能久站的“小毛病”,“白+黑”帶頭堅守在一線監測點。同時積極聯系蔬菜大棚、藥店、生鮮店,挨家挨戶地配送,讓村民在管控期間仍然順利“買到藥、吃到菜,體驗到溫暖”。
做好為民服務的“貼心人”。利用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兩年不到,我對全村247戶每戶平均走訪三趟,溝通家長里短、詢問急難愁盼,以“進百家門,吃百家飯,喝百家水”的韌勁,拉近了村民和支部的距離,讓村民漸漸習慣“有事找支部、電話喊小張”。協助村“兩委”干部參與鋪設澆地管道、架設澆地電纜;為村里整體更換太陽能路燈;為村北廣場鋪設草坪,設置了移動音箱,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在河堤兩岸打造“百米綠色走廊”,擦亮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生活。
做好學以致用的“年輕人”。發揮選調生在村的年輕人優勢,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打造“最美兒媳”“我家門前大比拼”等評選活動;積極同鎮民政、婦聯聯系,開展為單身母親獻愛心活動,聯系眼科醫院為村民免費檢查;結合本村四支志愿服務隊,開展針對各年齡層的群眾活動。同時發揮“兩微一端”等媒體平臺的作用,加大對先進典型的挖掘、培樹和宣揚,打造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