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才8歲,聽到槍聲,便趕著牛往家里跑,親眼看到解放軍戰士在密集的槍炮里沖鋒陷陣的場景。”84歲高齡的村民朱全財說。“我母親孫本英做了烙餅,戰斗結束后第二天,送給了過路的解放軍。”81歲的村民王國強說。
76年前那場中原突圍的北線戰斗,發生在我們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玉皇山村。村里的老一輩都對這次戰斗記憶深刻。
同樣見證戰斗的,還有兩棵古樹,它們挺立在海拔1000多米的玉皇山頂,一棵是柏樹,一棵是黃連。在斑駁的古樹樹干上,仍能看到當初激戰留下的彈孔。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開國將帥帶領革命隊伍在此浴血奮戰,最終勝利突圍。400多名革命烈士長留于此。
70多年來,玉皇山下滄桑巨變,紅色歷史和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在玉皇山村的入口,有一個占地1500平方米的紅色文化廣場,雕像形似火炬,上面鐫刻著“玉皇山——中原突圍決勝地”幾個紅色大字。穿過廣場,沿著寬闊的盤山公路行至半山腰,就可到達中原突圍玉皇山戰斗紀念館。這段新修建的公路穿村而過,連接省道,既方便參觀紅色遺址,更結束了這里老百姓走路“晴天灰、雨天泥”的日子。紀念館占地約2500平方米,由閑置的玉皇山村小學改建而成,3層樓的建筑里有歷史紀念館、陳列館、黨員活動室、多媒體教室、接待室等,可接納團體或散客的參觀、學習、食宿。去年累計接待了3萬人次的參觀游客。從紀念館出來朝山頂方向走,便可看到當年的戰場。一條嶄新的游覽步道正在加緊修建中,山頂上被戰火摧毀的建筑也都修復如初,兩棵古樹被保護了起來。這里是玉皇山紅色旅游的至高點,渾然凝結著革命軍人在那場生死戰斗中英勇無畏的氣概。
未來,玉皇山計劃投資300萬元,新建游客服務中心、環形棧道,形成景區閉環式游覽路線。同時,投資800萬元發展民宿基地,鼓勵54戶農戶改造房屋,打造具有革命情懷的精品民宿。今后村里每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帶動1000余人就業,年收入可達50余萬元。
紅色精神激發了磅礴的奮進力量,鄉村振興的腳步在這里鏗鏘有力。借助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契機,今年2月16日,擁有60臺制襪機的玉皇山村制襪廠順利開工,村里以固定資產入股,產品直接對接江浙等地。未來,每天有3萬雙襪子從這里走向全國,制襪業將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之一。制襪廠可容納近百人就業,村里掀起了外出打工者返鄉就業的熱潮。除了制襪,我們玉皇山村還有2000畝木瓜、800畝柿子、30畝西蘭花。老百姓在村里找到事干,有了錢賺,村黨組織凝聚力上來了,一派欣欣向榮。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玉皇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周義云
羅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