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年來,鎮域經濟發達的湖南省瀏陽市根據發展實際,探索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賦予鄉鎮街道更多權限,并做好統籌協調,不斷將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下沉,確保基層能把下放的權力接得住、用得好,減輕干部負擔,服務群眾需要。
在湖南瀏陽市永安鎮政府辦公室的文件柜里,十幾本紅色備忘錄格外醒目。
今年4月28日,鎮長周建國和部分市直單位互換了《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交接備忘錄》文本,近百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正式下放鄉鎮。
“白紙黑字,群眾見證,就是要真正實現印章互認、無縫對接,真正為基層賦能減負。”永安鎮黨委書記陳訓武說。此后,“一枚公章管審批,一件事一次辦”在永安正式落地。
不僅在永安,在瀏陽大瑤、鎮頭、淮川等地,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也邁出堅實步伐。
問題
想用力卻用不上力,治理能力跟不上發展需要
“小馬拉大車”——有心無力,改革前,不少鄉鎮干部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
瀏陽市鎮域經濟發達,隨著花炮生產、彩印、包裝、物流等形成完整產業鏈,社會管理事務也隨之增多。可一段時間以來,基層治理能力卻跟不上發展需要。
一方面,由于權限不足,一些鄉鎮街道的發展規劃滯后。“比如招商引資,為了提高吸引力,各地都在出實招。”鎮頭鎮人大主席羅紅艷說,要吸引企業,必須得在營商環境上多下功夫,為企業做好服務。然而,因為缺乏相關權限,鄉鎮想用力但用不上力的情況時有發生。
“企業家有時候和我們說,盡管企業辦在鄉鎮,但各種手續卻要跑到市里,耗時費力。”永安鎮人大副主席任修乾說。
另一方面,鄉鎮街道的屬地責任卻不少。“街道一級人員少,而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一邊是干部們忙忙碌碌,另一邊是一些民生難題卻長期得不到解決。”淮川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余忠國坦言。
如何改革和完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適應鄉鎮和街道工作特點及便民服務需要,成為瀏陽發展過程中的一道考題。
2012年起,大瑤鎮成為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鄉鎮,在此后的省、市行政改革試點中,永安、鎮頭、淮川等鄉鎮、街道也加入改革探索的行列中,情況開始有了改觀……
改革
統籌協調,下放權力既要符合發展需要,也要與鄉鎮能力匹配
給鄉鎮放權,這是全新的事物,該從哪里著手?“從改革啟動到落地,我們花了4年時間。”瀏陽市委編辦綜合科科長陳馳說。
“單說編制權力清單一項,現在回想起來都不輕松。”陳馳說,放權涉及全市十幾個部門,需要統籌考慮。
“比如與安全生產、環保相關的審批、執法權,鄉鎮承接后就要擔責,我們也擔心基層接不住。還有一些執法權,鄉鎮有意愿接,但市直部門不一定愿意放。”大瑤鎮副鎮長劉敏中坦言。
“這就要統籌安排,做好對接配套工作。”瀏陽市編辦主任戴偉平說,為此,瀏陽市委書記擔任永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書記和市長擔任副組長。
在充分調研、會商后,一套既符合鄉鎮賦能需要,又與鄉鎮能力匹配的確權、放權清單逐漸擺上桌面。
今年,瀏陽15個市直單位的102項經濟社會發展權限下放到永安鎮。在省政府相關文件授權下,大瑤鎮相對集中行使635項執法權,永安鎮集中行使730項執法權。
權力清單有了,但鄉鎮干部關心的還有編制、人員、財權等配套資源能否匹配。對此,瀏陽市在下放權力的同時,也把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讓基層能把下放的權力用得好、接得住。
“以前我在鄉鎮城管辦,工作以勸導為主。”大瑤鎮行政執法局干部李俏說,伴隨執法權下放,大瑤鎮擁有了鎮一級的行政執法局。一方面市局會派骨干力量到鄉鎮進行帶班教學,指導鄉鎮執法,另一方面鎮執法局的隊員也會到市局跟班學習。
“鄉鎮綜合執法改革后,鄉鎮司法所的監督作用也加強了。司法所會對合規性進行審核,對執法過程進行監督,市直部門也會不定期審核卷宗。”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的彭戀說,像她這樣有正規法學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員,在瀏陽各司法所已不止一位。
“動物防疫檢疫等派駐機構轉為屬地管理,166個事業編制下沉至鄉鎮街道;公安、市場監管等市直系統編制向基層傾斜;市直部門向基層下派業務骨干指導幫助開展工作,2019年度僅市自然資源局就下派50人;2020年,又統籌100個行政編制資源下沉到鄉鎮、街道……”戴偉平說,這些舉措大大充實了鄉鎮力量,滿足了現實發展需求。
變化
基層辦事效率提升,干部服務水平提高
前不久,從事了20多年運輸行業的謝翠炳來到大瑤鎮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前幾天申辦的普貨車輛營運證。“以前辦證要去瀏陽市里,現在方便了,鎮上就能辦。”
永安鎮政務服務中心主任佘林智說,“過去,辦一個證除了各站、辦、所的章,還要蓋鎮政府章。基層干部忙得團團轉、老百姓也很難滿意。”
如今的永安鎮政務服務中心,12個窗口依次排開。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受理、審批、監管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經市直部門直接賦權的和永安鎮本級的共35項行政許可事項,都將統一使用同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
大瑤鎮還建立了“數字大瑤”公共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內的掌上辦事項目擴大到156項,其中37項可以在手機上一次辦成。
“幾年來經過我手全程代辦的證照就有400多本。”鎮頭鎮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鄧浩說,改革后,鎮頭鎮加強了企業手續代辦中心的力量,服務企業能力快速提升,鎮頭發展也駛入快車道。
在淮川街道,因為有了“民生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對重大民生事項,街道干部一“吹哨”,各市直部門就要聞聲而動。在“吹哨”管理中,瀏陽市考核辦還賦予淮川街道對市直部門的反向考核權,“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很多事情我們街道干部能協調、能作主了,減少了反復上報、重復溝通的負擔,像私搭亂建等老問題,得到快速解決。”淮川街道綜合執法大隊隊長劉戀說。
目前,瀏陽市正在將改革成果進一步推廣。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平臺強監管、一支話筒暢民意、一只哨子解難題、一個“黨建+微網格”優服務等“六個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即將由點及面,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