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縣歷市鎮赤水村退伍軍人、黨員致富帶頭人魏建華當上“鵝司令”。
“真沒想到,這孩子身家千萬卻愿意回來當村干部!”80多歲的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正平鎮仙濟巖村村民吳啟明感慨地說。老人口中的“孩子”,是44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光玉。吳光玉上任后,引進了生態水上樂園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收入,還可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
贛州是革命老區,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該市嚴把政治標準,傳承紅色基因,將一批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當家人”。這次村“兩委”換屆,全市3464名新任黨組織書記中致富能手占比超過84%,比換屆前提高了20%。
早謀劃,讓致富能手“浮”上來
幾個月前,興國縣龍口鎮文院村黨員鐘紅生經營著一家石場,在鎮黨委的動員下,他回村參選并當選為村書記、村主任。現在,村里建起了蔬菜、花卉苗木基地,每天有80多位村民到基地務工。同樣,36歲的瑞金市葉坪鄉朱坊村書記、村主任朱村萍,以前也在外面做生意,成為村里的當家人后,將建設紅色名村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使集體經濟有了可靠保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贛州市將培育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要求每個縣(市、區)每年至少開展2期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每個村每年至少新培養2名黨員致富帶頭人,每個縣(市、區)每年提供不少于10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至少扶持200名黨員貸款創業。2016年以來,全市共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17437名,提供貼息貸款14.62億元。同時,贛州市還在石城縣試點探索創業致富帶頭人“千人鑄造計劃”,形成了“選人、育人、用人、帶人”培育體系,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融合共進之路。
為了把更多的農村黨員致富能人推選為“當家人”,在這次村“兩委”換屆中,贛州市提前派出縣鄉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走訪,重點摸排退伍軍人、回鄉大學生、在外創業人才。根據摸底情況,為每個村建立3-5人的后備人選底冊,全市有14975名優秀青年進入人選視野。
把好關,將可靠的人“選”出來
張清明2015年退伍后,回到南康區赤土畬族鄉小嶺村。他一心鉆研科技種養,通過開山種果、立體養殖成為致富能手。富裕了的張清明不忘鄉親,為村民免費提供技術和種苗。去年,鄉黨委推選張清明為小嶺村黨支部書記,他引導群眾開發2800多畝臍橙基地。今年換屆中,張清明高票當選村書記。
如何選出更多像張清明這樣可靠的當家人?贛州在摸清人選后,突出政治標準,明高線,劃底線,注重選拔政治表現一貫較好、工作能力較強、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人才。同時,把政治上的“兩面人”、組織觀念不強、法治意識淡薄等10種情形列入“負面清單”,讓黨員群眾知曉“選什么人、不選什么人”。通過“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綜合篩查,強化“政治體檢、素質掃描”,做到“一個網子篩到底”,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人選脫穎而出,對617名不符合、不適合的人員作“資格聯審不合格”處理。
贛州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李祥鑫介紹,所有村黨組織書記人選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牽頭考察,全面考察人選的政治素質、道德品德、工作能力。既看“工作圈、生活圈、服務圈”測評,也看抓基層黨建、脫貧攻堅、信訪維穩、民生工程及重點工作落實表現,突出“雙好雙強”標準,讓政治可靠的人選脫穎而出。
賦能量,讓新當家人“跑”起來
當選崇義縣龍勾鄉大岸村新一屆黨組織書記后,鐘運明帶領村“兩委”干部流轉土地63.5畝,引進企業發展臍橙種植產業,村集體通過土地入股和協助管理等方式參與分紅,預計今年有3萬元分紅收益。退伍軍人肖君,當選龍勾鄉合坪村書記后,爭取到60畝靈芝種植項目落戶村里,并整合閑置農田發展再生稻,這兩項有望為村集體帶來13萬元收入。
為幫助新當選的村級帶頭人建功鄉村振興,贛州市通過教育培訓、領辦民生實事、制定振興藍圖等措施,助推他們履新即履職,上任即奔跑。
換屆結束后,贛州立即著手培訓村社干部,通過市級示范培訓、縣級重點培訓、鄉鎮兜底培訓方式,舉辦了580期村社“兩委”成員任職培訓班,做到培訓全覆蓋。瑞金市對新一屆村社“兩委”正職243人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輪訓,分7期舉辦村社“兩委”成員培訓,提高他們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新任村干部積極領辦民生實事,收獲了口碑。“寨下橋建好了,我們運化肥、收糧食再也不用繞路了。”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村民對新任村書記贊賞有加。原來,寨下橋是連接長岡鄉集鎮與塘石村等4個村的要道,4個新任村書記僅用幾個月就修成了這座“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