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縣堅持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社會治理全過程,搭建“黨建聯盟+治理平臺”平臺,傾力打造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型示范社區。
健全“黨建聯盟”治理平臺。以縣委為“指揮部”、鄉鎮黨委為“龍頭”,組織涉及的17個鄉鎮黨委、38個村黨支部探索成立安置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聯盟(“黨建聯盟”),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社區支部主管、鄉鎮黨委聯管、村黨支部協管”的黨建共抓、資源共享、治理聯動的安置點治理格局,讓涉及搬遷黨組織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合作”。
搭建搬遷群眾主動自治平臺。堅持“社區黨組織主導、居委會牽頭、搬遷居民參與”的原則,建立“自下而上集民意”的聯商機制、“集體議事做決策”的聯議機制、“從上而下抓落實”的聯動機制,搭建社情民意收集反饋、問題協調處置、事項辦理服務直通平臺,在出臺重要決策措施前,通過召開評審評估會議,充分聽取意見和建議,構建起“群眾意愿—集體提議—支部審定—組織實施”的議事定事干事格局。
搭建群團社會組織協同聯動治理平臺。堅持“社區黨組織引領融入、行業部門指導融入、群團社會組織主動融入”模式,完善5個群團組織、15處活動站、3支隊伍、11個社會組織,定期召開供需對接會,通過“社區發布服務需求、社會組織和自愿者隊伍展示服務項目、雙方對接洽商”的形式,制定服務計劃,提供社會服務,開設了搬遷群眾“第一課堂”、巾幗志愿服務、“互益行”活動、微心愿辦理等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