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克會的辦公室有一幅字——“我們需要您”,這是河南省潢川縣余店村村民送給他的。從農村走出來的苦孩子代克會,對農村有著別樣感情,2017年11月主動請纓到余店村擔任第一書記。
代克會(左)查看水稻育秧情況(資料圖)。 呼延樂琳攝
剛入村時,代克會喜歡在村里到處串門,見到人都要搭句話,并不是因為他很閑,相反這飽含他的良苦用心。“村民們覺得我是‘上面’來的干部,很多事情都不太愿意和我說。”代克會說,為了讓村民們把他當“自己人”,他就主動搭話嘮家常,拉近距離。
一個周日中午,代克會和一個貧困戶家的孩子閑聊了起來。這個孩子今年上初一,學習成績一般,但很喜歡機械制造,愿望是“長大后制造多功能農業機械”。代克會花了大半晌的時間,終于和孩子成為忘年交,鼓勵引導他堅定志向、樹立信心。第二天,代克會去他家,發現墻上多了一行字——“我的夢想是考一所理工大學,當一名機械師!”這讓代克會感到十分欣慰。
代克會在入村走訪中發現,很多村民癡迷賭博,甚至因此返貧。為了把村民們從賭桌上拽出來,他推動成立巾幗志愿服務隊,用旱船、花傘、火綾子等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移風易俗;與縣科協、縣婦聯合作,不定時開展科普講座,主辦鄉村讀書會活動。“自從村里有了廣場舞隊、旱船隊、火綾子隊,我們農閑時也有得忙咯!”正在跳廣場舞的村民們高興地說。
“我是帶著發展的想法來的,真心想為老百姓干點事。”代克會說,余店村的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農業發展態勢較好,但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更好發展,仍是困擾余店村的一個難題。為了讓農產品更好地對接市場,代克會鼓勵發展電商,將傳統產業和互聯網、大數據連接起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今,余店村不僅先后發展了糯米粉加工、大米加工等產業,電商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500余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累計為貧困戶增收750萬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強村。
“我們村川香家庭農場的有機米,不打農藥、不上化肥、人工除草,口感好。”受疫情影響,今年余店村很多優質農產品一度滯銷,代克會了解情況后,積極協助村里黨員打造了“鮮了么”電商平臺,拓寬了農特產品的銷路。
駐村兩年多時間,代克會與村“兩委”一起,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企業興在產業鏈上,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目前,余店村未脫貧貧困戶由入村時的42戶96人,減少至2戶10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4%。
兩年多時間也讓代克會對“第一書記”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他說:“鄉村在改變,很多問題只有深入基層之后,才能真正找到破解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