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沒想到那么遠去幫我碾了還賣了,謝謝。”在天臺縣福溪街道海英養老院養病的龍溪鄉天柱村村民葉金舟拿著3180元賣米錢,躺在床上的他放下了心里的“石頭”。
65歲的葉金舟,是村里的“特困戶”。去年,因頭部意外重傷,生活不能自理、沒人照料,被送進養老院。家里種植的2畝水稻,在巾幗志愿者們的幫忙下豐收了1600斤稻谷。他雖然神智有些不清,但總是牽掛著糧倉里稻谷,怕受潮、發霉,錯過新米上市良機。
結對黨員干部石云在例行走訪時獲悉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向鄉扶貧辦匯報,扶貧辦與臺州市大眾公益協會、天臺陽光愛心匯、華頂旅行社等取得聯系。8月23日上午,聯合鄉殘聯、巾幗志愿者、天柱村干部等23人,將其暫存在村集體屋的稻谷碾成1060斤大米,并全部售馨。
此次幫葉大爺的代銷大米,只是該鄉對全鄉161戶293人低收入農戶“差異化”幫扶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該鄉為助力低收入農戶增收,以片區化黨建聯盟為引領,“借力”研學產業、書畫寫生、影視文化等新型產業發展,聯合鄉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華頂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和鄉賢、個體工商戶、黨員志愿者等,組建“助農服務聯盟”。并積極開展“扶貧消薄專項”行動,指定專人為農產品聯絡員,以“市場化代銷”“上門收購”“定銷定購”等模式,將農產品用于游客接待和旅游產品開發,提升附加值。
據悉,全鄉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已由2017年的5600元提升至2019年11931元,增長113%。
“我們將進一步突出政策、項目、機制、鄉賢幫扶等支撐作用,不斷釋放‘產業綠色效應’,為低收入農戶‘金色民生’添彩,實現全民同心奔小康。”鄉黨委書記施琛國說到。